青春赋能,筑梦乡村——教师教育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足专业、发挥优势、服务社会,为助推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7月15-21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青春赋能,筑梦乡村”服务基层践行团一行10名师生赴河池市大化县六也乡华善村开展反诈宣传、爱心支教、劳动助农、追寻红色足迹等多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防诈防骗多叮嘱,反诈常识入民心
“爷爷,您了解电信网络诈骗吗?有没有接到过诈骗电话,是否有收到过点击链接的信息……”实践队员们开展上门入户、走街串巷工作,向村民发放反诈宣传单,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近期高发诈骗案例,详细解析作案手法。虽然入户走访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团队成员们没有丝毫的放弃,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把“书面语”转化为村民喜欢的“家常话”,把“大道理”转化为有烟火气息的“小故事”,队员们更是精心设计反诈知识问答,村民只需答对问题,便可获得牙刷、毛巾、洗手液等奖品。这种积极的互动不仅加深了村民对防骗知识的认知与记忆,也进一步拉近了实践队与村民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
体验当地生态美,感受人文热情高
在与村民们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了华善村村党总支在党的领导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村容村貌整治,优化乡村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沃柑、豇豆、辣椒、桑蚕、豆角、肉鸡等乡村特色产业,也得知了华善村民的生活习惯以及当地风俗,当地民风淳朴,部分村民见到实践队员到来时会热情地询问是否要喝水,拿出自家种的香蕉款待,并扬言到“如果你们不吃,就是不给我面子”。队员们向村民们询问了关于华善村的教育形式、家庭成员情况以及受教育程度,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和小孩则留守在家,部分村民还会与定点工厂对接做手工活。
童心向党绘宏图,初心梦想照未来
七月,正值党的生日,为培养儿童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情感,实践队员们举办了一场“童心向党”的主题绘画活动。队员们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为孩子们介绍了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向小朋友们简单说明每个人都要爱党爱国爱人民。随后,支教队员们亲手为孩子们分发丰富的绘画工具,鼓励孩子们用五彩斑斓的颜色描绘出心中的党旗、红领巾、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未来的梦想。“老师,请问这个火箭怎么画呀?”一名四岁孩子问答,老师便在他身边耐心地手把手教,在支教老师的细致辅导下,孩子们纷纷展开想象,用稚嫩的画笔勾勒出一幅幅既有对党的深情厚谊,也有对未来无限向往的绘画作品。
童声欢歌绘斑斓,律动飞扬悦童颜
为推动乡村美育提质发展,实现乡村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教老师们积极开展歌舞教学。支教老师带领孩子们熟悉《快乐的一天开始了》《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我和我的祖国》的歌词,深入剖析歌曲的意境和情感,还带着小朋友们反复合唱歌曲,培养孩子们对节奏、语音语调、音色等方面的控制。而后,小朋友们随着支教老师开启舞蹈学习的节奏,一个八拍,抬左手,收手,左边跳......慢慢学习、慢慢体悟、慢慢感受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肢体表达能力。在几种歌舞风格下,刚柔并济,在孩子们纯真的演绎下无缝衔接,家国梦与童年趣交相辉映。
巧用黏土塑万物,益智益趣促成长
课堂上,支教老师通过课件引导小朋友们观察章鱼、蘑菇等模型的特点,鼓励他们说出模型的颜色和形状,为了增加孩子们的创作灵感,老师们又展示了用黏土制作的其他物品,如草莓、房子等,详细介绍黏土材料的特性与用途,以及黏土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演示了如何快速通过揉、捏、压、搓等塑形技巧捏出简单的形状和物件。小创作家们积极主动、聚精会神,眼里满是期待和向往。在支教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通过黏土展现出来,他们的创作主题多样,霸气的奥特曼、可爱的小蛇、活灵活现的蜜蜂、可口的棒棒糖、漂亮的彩虹.....更有帅气的支教服务队员韦老师人像。粘土手工课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精细动手能力,更让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和合作互助的方法,学习了运用事物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展露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和想法。
诵读浩瀚经典,赓续千年文脉
以诗词融情,以家国情怀入心。教室中回荡的书声琅琅,是同学们对经典诗词的热爱,亦是对家国情的理解。支教老师从朗诵的方法、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授课,向小朋友讲解将情绪带入声音中,并配上表情、动作等诠释出特定情感,以引发共鸣。诵读绝对不能只停留于“读”的层面,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让经典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支教老师们以满腔的热情,将跨越千年的诗词经典,通过生动的讲解与角色演绎,从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到豪情万丈的《将进酒》再到气势恢宏的《少年中国说》,深入浅出,深入人心,激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将军故里忆峥嵘,革命事迹铸信念
实践团队满怀敬意地踏足丹桂村红色研学基地开展探访背篓将军覃国翰故居。1927年,年仅15岁的覃国翰出于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带着一股劲,卖掉家里唯一的一头黄牛,买来了一支步枪,加入了都安县农民自卫军的行列。1930年8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转战南北,身经百战,立下赫赫战功。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人称“倔强将军”。跨越时光洪流,实践队员们透过一张张珍贵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和一段段深刻文字,重温了覃国翰将军的生活起居、心路历程、艰苦奋斗和丰功伟绩,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与对家国天下的深情厚谊。实践团表示,这次故居探访不仅是简单的历史回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精神的升华,在未来,实践队员会以实际行动传承与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
古韵流光穿岁月,传承中华心永固
大化革命纪念馆是中共右江地方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桂西区指挥部、中共右江干部学校的旧址。纪念馆收藏了本地最早的“红色记忆”,纪念馆通过陈列的实物、文字、图片、史料等方式,真实、直观、艺术地再现了大化县革命历史,介绍了大化儿女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展厅里昏暗的灯光与微黄的背景交织,仿佛将实践队员带回了那段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队员们跟随讲解员,深入了解韦拔群、黄冕昌等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和革命的艰难历程,追忆桂西游击队革命事迹及覃国翰将军伟绩。团队成员们深刻地认识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树立崇高理想,坚定革命信念,立足当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能不负先辈期待,为国家的未来奋勇前行。
田间地头学农耕,体验农事长知识
在华善村善外屯,实践团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他们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玉米、桑叶的种植情况、生长周期与田间管理知识、栽种技术、加工方式,加深了对农业生产的了解。同时,实践团成员们还深入田间,帮助农户们收割玉米,“抓住玉米棒子上部,用力往下掰......”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饱含农民的辛苦汗水,在亲身体验摘收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增强了爱粮爱储,悯农惜粮的意识。太阳出来前,实践团队拿着推耙晾晒玉米,夕阳西下,实践成员拿着铲子、扫把、背篓收玉米粒,在实践中队员们树立劳动创造幸福的价值观,培养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他们亲身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成果,今后愿意扎根基层,在行动上助推产业发展,在精神上点燃助农激情,以务实之心下乡,以勤劳之心助农,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时代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热血有为的实践队员们正在将源源不断的青年之智投入到服务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之中。此次三下乡,实践队员们认识到青年学子只有走进乡土深处,才能切实体会到什么是实事求是,什么是脚踏实地,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加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深刻地审视自身、锤炼本领、突破自我,坚定前进信心,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